铝合金型材【高压锅炉管】好品质售后无忧的详细视频已经上传,从产品的外观到内在,从功能到性能,视频将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产品形象。
以下是:铝合金型材【高压锅炉管】好品质售后无忧的图文介绍
铝合金型材的壁厚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建材标准与门窗标准分别对壁厚进行了规定,特别是门窗标准《铝合金门窗》GB/T8478规定了受力杆件的壁厚要求。本文主要从标准的规定、受力杆件的受力部位、壁厚的测量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介绍了铝型材壁厚相关内容。铝合金门窗因其强度高、表面处理颜色多样化、门窗性能优越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铝合金门窗型材产品也成为大多铝材厂的主要产品。门窗铝型材生产时执行国标,并符合订单合同的相关要求,而型材壁厚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相关标准也对型材的壁厚作出了规定。本文主要对门窗型材的壁厚谈谈个人的理解。一、标准对壁厚的规定:国标《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T5237.1-2017是铝型材厂执行的标准。标准规定ABC三类壁厚的公差标准,通过标准可知,型材壁厚执行正负公差,并有精度等级之分。如门窗型材壁厚为1.4mm,外接圆小于100mm,按高精级,则A类壁厚公差是±0.13mm。国标《铝合金门窗》GB/T8478-2008是门窗加工的标准,其中对于铝型材的壁厚有明确规定,门不小于2.0mm、窗不小于1.4mm。上海地方标准《民用建筑处窗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242-2017中规定铝型材壁厚不小于1.8mm。福建地方标准《福建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规范》DBJ 13-255-2016中规定铝型材壁厚不小于1.6mm。二、受力部位壁厚示意:在标准中虽然定义了门窗主要受力部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是特别顺畅,有时也存在争议。对于受力部位,我个人的理解是型材的主要腔体一周、主要翅部、及安装五金的槽口等部位。其他部位比如胶条槽口、角片槽口等就不是主要受力部位。三、壁厚测量方法:铝型材壁厚使用千分尺测量,测量精度为0.01mm。不建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壁厚,因为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力度不好掌握,测量结果会因人而异。而千分尺有棘轮设置,能够保证测量施加力度符合要求,多次测量结果一致。壁厚测量要注意精度问题。标准要求是≥1.4mm,精度为小数点后一位,那么测量壁厚的数值精度同样保留一位小数是否合适呢?例如,测量壁厚数值为1.35mm,保留小数点1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四舍五入”及“四舍六入五留双”修约后记录为1.4mm,从数据上看是符合≥1.4mm的要求的。那测量结果为1.35mm壁厚的型材符合标准要求吗?个人理解为,标准规定壁厚≥1.4mm,目的是提高型材的质量,实际产品壁厚要厚些,且要达到1.4mm。所以测量结果为1.35mm壁厚的型材不符合标准要求。测量壁厚时,还要注意壁厚为测量面的任意点壁厚,如果测量面上有一处的壁厚不符合要求则产品不符合要求。壁厚指标不是测量的平均值,而是任意点壁厚。见图8,图中标记红色部位壁厚为1.35mm,即使平均壁厚达到1.4mm也不符合壁厚≥1.4mm的标准。总之,门窗标准对铝合金型材壁厚的规定提高了门窗整体性能,铝型材生产厂家与门窗加工单位对此应加深理解,生产出符合国标的门窗。铝型材受力杆件壁厚的问题一直是门窗相关企业关心的问题,大家对于哪个部位是受力部位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要严谨对待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为铝合金门窗行业作出贡献。
恒永兴金属材料销售 有限公司位于北辰区双街镇京津路西(北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公司主要生产 浙江宁波工字钢。二十多年来,公司一贯坚持以质量树信誉,以创新求发展,努力为各户提供优质的产品,的服务,客户的需求就是公司发展的直接动力。现在我们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创新求实;以满足客户为永远追求,信誉至上”的企业宗旨,开拓创新,在合作中不断进取,与时俱进,加强改进,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公司坚持“质量至上、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质量稳定可靠。
对于门窗幕墙型材,有质量缺陷隐患的主要在以下几点:(1)主要受力杆件;(2)产品结构和组装连接方式;(3)防护技术方案;对照铝合金门窗、幕墙的设计规范,确认受力杆件的技术参数(壁厚与力学性能),对照节点图,确认结构和连接方式,关注门窗幕墙可能出现高空坠落隐患的结构件,重点在于与铝合金产品相关的力学性能、特征值、表面处理(贴玻璃面)等参数确认。对于工业型材,铝制品的应用范围扩大,我们需要了解出厂产品的后续加工、应用场景、技术要求等更多的息,特别是对以下产品需要慎重:(1)特定、特殊用途的铝型材。例如航空航天专用材料、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卫生医疗等有特定要求的应用领域;(2)需要签订质量缺陷、法律责任并涉及赔偿额度大的铝型材合同。例如重点公司(军工企业)、重点项目(超高层建筑、特殊区域工程项目)等;(3)发往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 的工业产品。例如环保、产品标识、防护申明等,业内有企业莫名其妙成被告的情况。2.质量缺陷过程管控--从管理角度,依靠管理体系是根本解决办法。对于铝行业而言,部分企业管理体系有效性一般,依靠日常管控系数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建议如下:(1)建立《内部质量缺陷清单》。一份常规清单,针对产品的性能指标;一份临时清单,特定项目。清单仅仅用于内部管控,严禁外发。(2)重要参数监控分析。如有可能,建议用控制图。(3)提高检验频次,增加后续监督抽查,并严格管理检测记录。(4)明确并落实各环节人员责任。记得十多年前,做新加坡地铁工程项目,客户跟各工序人员见面并合影拍照,然后告诉我们,照片会对应姓名、职位、负责环节等息一起存档备案,新加坡 会感谢我们为合格产品付出了努力,如果因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不利影响,存档息将作为追责的依据。灌输、强调质量意识是对的,关键时候“责任到人”产生的威慑力效果 。3.售后服务及应急预案--受制于企业管理的流程和文化,售后服务容易出现推诿扯皮、拖延搪塞,回复和跟进处理速度相对偏慢,建议针对质量缺陷建立相应的内部应急预案。近日网上未经确认的消息:特斯拉被德国一家租赁公司取消了85辆Model 3的订单,退订金额高达500万欧元,理由是特斯拉之前交付的15辆汽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该公司公开表示,特斯拉的出现的问题众多,包括轮胎、油漆和车身损坏,充电控制器缺陷、线路故障、紧急呼叫按钮丢失等问题。发现质量缺陷,快速反应,组建专业团队协商出解决方案,避免更大损失才是上策。在息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回避问题,漠视质量缺陷, 是不明智的!五、质量瑕疵的控制:相对于缺陷而言,瑕疵的话题没那么恐怖,从问题严重性上分析,缺陷的后果是巨额赔偿,甚至直接责任人要受到法律制裁,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无法承重的打击。瑕疵毕竟属于技术和经济范畴,能通过商业行为找到解决方案。1.可量化质量参数:出于好奇心,我选取部分铝型材企业做过过程能力指数测试,抽取样品中有业内公认质量 梯队,也有中小型企业,*终结果比想象的差,数据统计显示,结果跟性能参数关联度高,跟企业关联度低,为避免争议,只公布各性能参数的过程能力范围,以便大家可以找到管控重点。化学成分:达到Ⅱ级及以上,过程能力充分,技术管理能力很好;力学性能:达到Ⅲ级及以上,过程能力充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几何尺寸:达到Ⅳ级及以下,过程能力不足,技术管理能力很差;涂层厚度:达到Ⅲ级及以上,过程能力充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室温抗剪特征值:达到Ⅲ级及以上,过程能力充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高温抗剪特征值:达到Ⅳ级及以下,过程能力不足,技术管理能力很差。其他指标抽取的企业样品数较少,不能妄下结论。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困扰从业人员的根本问题在于过程能力指数偏低,过程波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合格品出现的概率偏高,只能用后续检验做补救,这种管理属于“亡羊补牢”式,让大家陷入不合格品的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成为常态,也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痛苦的根源!过程能力指数与标准偏差和允许公差范围有关,前者重点在于“人、机、料、法、环、测”的持续改进,后者在于与客户的沟通协商,二者都是过程能力指数变化的重要因素。2.不可量化质量问题:表面质量问题,是质量瑕疵被投诉的重灾区,无法量化,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产生很多质量异议,销售、生产、质量、加工厂、客户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博弈形态,某一阶段可以达成产品标准,随时会因为某一模块出现变化,形成新的异议,处于“异议→投诉→协商→标准→异议”的循环之中。感性认识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团队集体攻关。对内,加强细节管控,对外,与客户积极沟通,了解客户抱怨的真实原因和期望,有针对性解决问题。3.关于质量瑕疵的总结:(1)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可以找到瑕疵,铝型材产品更加容易找到,面对问题先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有解决问题的思路;(2)所有客户都是可以沟通的,关键是沟通的人和方法,遇到阻力,需要综合分析多层次的原因;(3)质量瑕疵的成本不能高于过程制造成本,企业不是科研单位,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案是受成本限制的;(4)企业发展战略很重要,产品质量瑕疵的和处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5)质量瑕疵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同阶段客户的关注点是会发生变化。六、结束语:经过四十多年的推广和宣传,中国的质量管理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市场也是与时俱进,对于产品质量有更高的预期。铝加工产品也是如此。持续改进成为质量的永恒主题。明确质量缺陷和质量瑕疵的分类,坚决防止有缺陷的产品出厂,严格控制有瑕疵的产品流入敏感客户手中,是铝加工质量管理重点。企业经营看结果,结果源于过程。认真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分别给与适当的关注和管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小技巧改变的是局部,大智慧决定的是根基,只有踏踏实实做好现场基础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铝型材行业质量管理现状。
在空分、液化天然气、石油化工、航天等领域,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如何将这两种脾气、习性完全不对路子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困难可想而知.梳理国内外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钢铝连接,工程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各自材料制成法兰,依靠螺栓联结在一起;另一种是钢铝焊接接头形成过渡。对于空分、液化天然气这种低温应用场合,螺栓联结可靠性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而焊接过渡形式成为 方式。然而,钢铝焊接并非坦途一条。无论是钎焊、熔焊还是压焊,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克服。针对钢铝焊接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研究组选择扩散焊工艺手段,以大尺寸、高可靠性钢铝转换接头为目标,深入开展相关工艺及性能评测工作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关键性突破。1、了接头脆化问题:钢铝接头中Fe3Al型金属间化合物是接头脆化的根源。我们的工艺完全杜绝了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从源头上了脆化的风险。而且,钢铝之间有显著的元素扩散,这是获得高结合强度界面的保证。2、高可靠性:考察钢铝扩散焊接头的拉伸性能可以发现,接头断在铝侧,说明钢-铝界面结合强度高,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机械咬合。3、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钢铝接头因为自身结构的特点,在两端与各自的材料焊接时,接头失效的风险很大。如钢铝爆炸焊接头结合面在施焊时温度一般控制在200℃×30min以下,法国T&C公司的钢铝接头hothopping工艺对温度更加敏感,结合面应控制在150℃以下使用。我们钢铝焊接接头经过400℃×20min的热处理后,接头试样同样断在铝合金母材位置。说明钢铝结合面性能并没有退化。目前,我们开发的焊接工艺适合各种尺寸的钢铝接头,而且接头尺寸越大,工艺优势越显著。